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智慧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 详细内容

济南打造有温度、会呼吸的智慧之城

手机APP上点一点,就能实时查看社保、公积金、交通违法等各种信息;眼睛眨一眨,就能实现多项政务服务的“马上办”;卡片刷一刷,就能互通查询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鼠标点一点,就能使企业发展遇到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在济南这样一座传统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前沿技术的深入运用,以此为基础构建起的智慧泉城,正飞速地融入社会各个层面,改善着泉城市民的生活,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早在2011年,济南市就提出了建设智慧泉城的目标。行至当下,济南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怎样的突破?济南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城市管理又将会迎来怎样的突破?

智慧城市济南一直走在最前列

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济南市可以说一直走在前列。作为全国较早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济南市2011年就提出了建设“智慧泉城”的目标,并通过软件名城、政务云中心等一系列试点示范工程,将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滞后、项目建设缺乏实效、数据资源孤立分散等问题逐渐暴露。通过系统规划、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2016年底,国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2017年,济南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立了济南市数创公社暨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2018年1月8日,智慧泉城建设工作被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于3月18日印发了《济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作为未来三年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全力推动智慧泉城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也多次作出书面批示,要打造有温度、会呼吸的智慧之城。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济南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目前济南市已经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系统工程。”济南市经信委副主任赵炳跃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统筹做好‘群众办事一站通’、‘市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等‘六+N’个智慧应用专题建设任务。”

实际上,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济南市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并被命名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市、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市、国家林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智慧山东”首批试点城市等。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中,就将济南定义为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排第六位。

软硬兼顾打造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既需要有先进技术以及数据的支撑,同样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将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才能使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有理可循,使城市实现智慧化运行。济南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取得,也正是因为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完美融合,而这两大平台分别就是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智管中心”)和城市大数据中心。

如果把一座城市当做一个人来看的话,那智管中心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城市管理运行的大脑。作为集城市运行管理、政务参观体验、部门协调联动、城市预测仿真、现场应急指挥和重大活动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平战结合的物理平台,智管中心已经可以实现综合呈现、协同联动、应急指挥、专题应用等多种功能。

7月18日上午,当记者真正站到这台“大脑”的中心大厅时,真正体会到了智慧泉城所带来的震撼。现场大屏幕从左至右分别是泉城联动指挥平台平时监控、智管中心综合情况以及四五四专题情况。最左侧的平时监控区域,几个视频窗口实时播放着交通运行、重点监测等各种情况;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则跳动着一串数字——当日12345热线情况,而宏观经济、城市发展、旅游发展等各领域的具体情况也一一展示在侧;最左侧则显示了四个中心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以及四大攻坚站的各项数据。在这里,从宏观经济数据到各行业细分数据都可以一调而出,毫不夸张地说,整个济南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在这里一目了然。

有了大脑,如果没有充足的血液,大脑只会因为“缺氧”而难以运行。对智管中心来说,数据就是血液。依托荣获国内首个“先进级”评估(最高级)的济南政务云平台而建设的济南城市大数据平台,为智慧泉城的运行提供了充足的血液。据了解,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开放与共享,目前已梳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3769个,其中可共享目录3680个、可开放目录3220个;已推进实现59个部门、1169个数据集,数据量近2000万条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是全国一次性开放部门数据量最多、数据集最大的城市。

据“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权威发布,济南市2017年大数据发展总指数37.63,居全国第11位,较2016年大幅攀升11个位次。政务数据开放指数18.25,居全国第5位,较2016年大幅攀升23个位次,济南政务数据开放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并荣获政务数据开放“数开丛生奖”。而在大数据民用指数评测中,济南市的排名也再进一步,居全国第14名。

信息惠民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有了济南市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数据中心作为支撑,结合互联网实名认证技术,济南市携手浪潮集团推出了统一的移动惠民服务平台——爱城市网APP,市民用手机一点即可随时随地解决查询、办事服务、民生互动等问题,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目前,爱城市网APP已经开通了共计60余项便民服务,包含了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房产业务、车辆违章、办事网点、好运巴士实时公交等多项查询服务;医院挂号、不动产预约、出入境证件办理等在线预约服务;在线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暖气费等生活缴费服务。下一步,“爱城市网”APP还会上线公交实时查询、预防接种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功能,让更多市民便捷地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在公共服务方面,济南市也在一路快跑。比如,在群众办事方面,2018年要确保80%以上具备全流程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纳入政务服务网和手机APP办理。截至7月10日,已经基本完成1165个事项上网运行,并同步完成各部门631个事项上网运行事项可行性现场确认工作;在医疗健康方面的目标则是打通结算业务应用数据接口,促进卡结算业务应用整合,基本实现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健康档案查阅等功能。据了解,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健康卡试点城市,济南市于6月22日举行了山东省暨济南市居民电子健康卡首发仪式。目前,已经调研完成37家医院信息化系统、网络和前置机上架环境并开始6家医院数据抽取工作。

企业同样享受到了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便利。为了切实促进企业发展,让企业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红利,2018年,济南市建成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截至7月10日,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积极为一贷通提供风险资金及转贷引导基金;金融服务平台开发完成,企业端、银行端、政府端均已全部上线,齐鲁银行产品已纳入平台,一贷通APP完成设计、研发、测试并已发布。从6月1日上线以来,截至7月17日,一贷通平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打通8家政府数据,与2家银行进行合作,发布4款金融产品,小微企业注册1700家,通过小微企业授权成功调用1.3万条政府数据,成功为735家小微企业完成9400万贷款。

综合调度智慧管理让城市更美好

通过对政府服务资源和数据资源的不断整合,融合分析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以及各项实时数据,城市管理也迎来了全新突破。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城市管理方面,综治、城管网格已经基本介入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环保网格也已经处于调试阶段。交通大脑项目基本需求初步确定,测试运行环境搭建完成,项目功能汇总梳理,云环境、地图可视化平台搭建完成,其中交通大脑先行项目边界设备等物理环境已完成部署。

各部门也充分利用信息化,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在交通出行方面,通过整合互联网数据及交通管理资源,搭建集成联动平台,目前已经初步实现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交通态势实时发布,同时通过在城市快速路匝道设置诱导屏,实现了快速路出行诱导;而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随着企业上云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实现食品追溯链条、索证信息、食品风险的查看。

同时,在公共安全方面,济南市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汇集全市公共区域视频资源,提质增量,补点扩面,提升终端感知能力。目前先行项目重点视频接入调研完成151家,线缆敷设完成100家,平台对接完成57家,已接入1170余路视频。通过视频解析大数据平台,加强统筹联接和计算,促进深度应用,可以实现事先预警、远程治理、特殊人群监管、重点青少年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护和重点场所行业监管等功能,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和效能,形成“天上有云、中间有网、地上有格”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智慧泉城的建设,从全国来讲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比如在体制机制方面,济南市政府与浪潮集团的合作,走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运营的全新路径。”浪潮集团执行总裁陈东风告诉记者。“而且作为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实现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融合。而由运营主体投资,完全市场化运作,在模式上也是一种创新。”赵炳跃也表示,智慧泉城的模式实现了可拷贝、可复制、可成型,“真正做到了‘当好排头兵 走在最前列’。”

随着智慧泉城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济南将持续释放智慧城市的潜力,从智慧角度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为济南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实现“优政、惠民、兴业”的总体建设目标,让更多的人爱上这座更加懂你的“智慧城”。

来源: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