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人工智能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 详细内容

“人工智能”好,“自律”不可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大领域崭露头角乃至大红大紫。无论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领域,还是家居、医疗、教育等生活领域,人工智能皆占尽了风头,既给相关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智能和便利。

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九段,引起世界广泛关注;2017年,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出版诗集,震惊文艺界……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潜力一次次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在越来越多的新领域里大显身手,其中就包括减肥这个领域。那么,人工智能在减肥领域的运用是高科技改变生活的又一典范,抑或仅仅是一个噱头?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对身体的科学认识、对饮食的精确计算,提供个性化的减肥食谱、运动方案,给人们的减肥行动提供参考。目前,中国BMI(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8以上的肥胖人群已突破1亿,肥胖率突破10%。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我国超重及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人数已接近4000万。俗话说,减肥就是要“管住嘴,放开腿”。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肥胖群体,只靠一句笼统的老生常谈并不能解决问题。身体的胖瘦不仅与饮食、生活方式、基因、疾病、体质等有关,也与环境和社交方式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制定个性化减肥方案十分必要。与费用高昂的私人营养师和私人教练不同,人们输入相关数据,通过软件算法即可生成自己的减肥食谱与运动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减肥科学化、平民化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减肥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监督用户的减肥行为,也很难为用户提供减肥动力。中国古代哲人们的“道器之辨”与“体用之争”为我们思考人工智能助力减肥这一话题提供了启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停留在“器”的层面,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则是“用”,怎么用,能否坚持用,却不是它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以为我们打造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减肥菜谱。但当我们因工作忙碌、家庭琐事、任性放纵等原因将这些减肥App冷落的时候,它就无能为力了。因此,除了技术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自律和坚持。保持身心健康、乐观自信是减肥的动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则是减肥成功的保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