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莫让“智能”变“骚扰”

“买房吗?”“贷款有兴趣吗?”“理财产品了解一下吗?”……移动通信时代,被推销电话骚扰似乎已成为很多人的家常便饭。现如今,人工智能走进通信领域,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不良商家的恶意营销提供了新手段。

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看,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和革新都存在某种放大效应。一方面,它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它也会让违法犯罪的门槛和成本降低。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目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在通信领域,一些商家使用智能客服,不但节省了人力还减少了工作的误差率,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但一些商家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无差别、全覆盖的广告推销,“智能语音”也变成了“骚扰电话”,这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还有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所谓“智能骚扰”,究其根源,是对公民信息的不当收集和对公民权利的直接侵犯。在物互联网和大数据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每个人的家庭背景、财务状况、社交关系都散落在互联网空间的角落中。在用户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在倒卖用户信息的不良商家看来,这却是有利可图。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上海倡议》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发展不得以牺牲用户隐私为代价,需要加强数据、保护立法,丰富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用户隐私保护。可喜的是,随着用户隐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民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观念也越来越强。

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新技术与人类文明形成良性互动,关键在于综合发挥监管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作用。对监管者来说,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坚决打击各类对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侵犯行为,例如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智能骚扰电话的来源,实现精准打击;对消费者来说,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主动为构建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贡献力量,比如可以通过标记“骚扰电话”的方式为其他人提供决策参考;而对经营者来说,必须清醒认识到“营销”与“骚扰”之间的界限,要知道狂轰滥炸式的营销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总之,为了科技的进步不再成为烦恼的源头,社会各方必须从技术、监管和营销理念上,与时俱进、重塑革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