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人工智能,呼唤全球治理机制创新

2018年4月8日,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体验微软人工智能产品。

2017年5月进行的“人机大战”中,中国棋手柯洁0∶3负于人工智能“阿尔法狗”。

2017年12月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民众体验人工智能机器人。

斯蒂芬·霍金曾说过,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人工智能在带动巨大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实现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伊莱克利·伯利兹:国际安全与和平面临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超凡的历史时代。在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变得更加相互依赖、相互依存。这些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在几年内将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它们作为一种即时、高效和低成本运作的工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卫生、教育、能源、环境等众多关键领域都将因人工智能受益。

人工智能在国际安全方面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随着各国不断努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军事力量,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自身处于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边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可能在军事力量方面提供重要优势,世界可能面临新的军备竞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取代冷战时期的核武器。

我们也应当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对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组织和犯罪组织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以及寻找能够加强全球安全的途径。在联合国系统中,包括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内,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评估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

联合国犯罪和司法研究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与其他技术一样不存在好坏之分,最终都是可以用来实现目标的工具。但这些技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风险效益二元性,我们必须谨慎,避免过度倾向于风险。

联合国犯罪与司法研究所在荷兰海牙成立了第一个联合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中心,该中心致力于通过提高认知、教育、信息交换和协调利益相关者,来处理与犯罪相联系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带来的安全影响和风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方便向相关领域中的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官员提供信息。

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益处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不论人工智能能否结束贫困或者是引发一个新的犯罪和恐怖时代,都取决于今天所作出的决定。鉴于技术的复杂性和该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些决定需要充分估算到其潜在的影响。我们只有通过整合相关各方,才能实现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作者为联合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中心主任)

鲁传颖:警惕人工智能发展不平衡

人工智能被誉为引领科技变革的通用型技术,同时也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应提高警惕,人工智能不仅会带来伦理、经济结构等社会性变革,同时也有可能对国际经济和安全秩序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要从全球治理的高度,加大对人工智能可能给全球秩序带来挑战的关注。

人工智能最大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对传统产业的替代会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大量失业,而新的就业岗位能否被创造出来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家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先发国家和大国,依旧可以通过发展人工智能的收益来弥补传统产业的损失,通过将部分收益用于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系统来维护社会的基本稳定。而一些未能跟上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国家,大量就业可能会转移到国外,导致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经济社会面临的冲击。

不仅如此,从全球经济体系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居于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依靠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要素居于半边缘和边缘地位,并且形成了一种对中心国家的依附关系。人工智能可能发生的颠覆性情景包括:发达国家通过人工智能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自然资源的需求,从而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发展中国家从世界经济的边缘滑落到体系之外。

从全球安全体系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拓展。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让军人变得更加安全,民众变得更加脆弱。前者是因为各种智能武器开始取代军人执行战场任务。后者是因为依托人工智能进行攻击的目标越来越针对网络目标,如电厂、地铁等关键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一旦战争发起,攻击首先来自网络,对平民来说受到伤害的几率将远远大于传统战争。

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的影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应从工业文明崛起过程中对农耕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出发,反思如何通过全球治理发挥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减小其可能的冲击。因此,人们不仅需要重视伦理、失业等直接相关的问题,更应注重全球治理问题,重视人工智能在全球层面发展不平衡、不平等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提供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资源和帮助。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副研究员)

悟思·盖瑟:全球多方共同探讨新模式

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益处。医疗机器人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可以发挥辅助作用。在交通领域,智能出行可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规划最优路线,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技术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大规模应用。在环保领域,人工智能结合卫星探测系统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分析污染的成分和来源,更好地帮助政府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

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部门都应当肩负起制定新的治理框架和政策的重任。它不仅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同时也能够应对一系列的潜在挑战。许多专家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设计和使用人工智能,来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未来,人工智能可以用自动化替代危险的工作,或者为人类提供更多需要技能和判断力的复杂工作,因此人工智能拥有巨大潜力。这种潜力只有在教育、劳动力和税收等重要领域中采取正确政策才能释放出来。同时,需要共同努力确保人工智能不会加剧现有的经济不平等,而是平等地惠及全体社会,包括弱势群体。

未来的监管模式将从以国家为中心的指挥控制监管机制向更加复杂的治理手段转变。尽管未来人工智能治理模式的准确轮廓仍在变化中,但目前的研究已经看到了“分层治理”模式中模块化理念的好处。这个治理框架基于最佳实践,涵盖了社会、法律、道德和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措施,也配套了相应的工具,如国际条约、标准和准则。

人工智能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可能是跨部门和管辖权的。在设计治理框架时,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民间需共同携手,让人工智能造福社会。相关对话不仅应在地区和国家层面开展,更需要在国际层面开展。过去10年,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全球多方参与的重要性。能够预见的是,未来关于人工智能治理新模式的讨论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和参与。

中国被广泛视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领先国家,在为人类和全球的利益构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的重要时刻,中国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主任)

贺 佳:为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对治理提出了新需求,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政府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2017年连续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统筹协调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

从发展层面来看,优越的政策环境、繁荣的应用创新和丰富的用户数据,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加速赶超、为全球治理做出积极贡献提供了坚实基础。从2015—2016年开始,中国关于深度学习发表的论文就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专利数量也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是注重应用创新,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并且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分发产品和云计算服务的技术规模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带动建立了多个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化,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传播、娱乐、教育、金融、医疗等多个方面,并且新兴科技企业凭借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在本土市场积累的实践经验,正在以多种方式加速国际化步伐。未来决定人工智能发展的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三个要素中,中国具有数据的优势,计算能力也在不断改进。

从治理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议题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引发哪些社会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调解决,哪些问题具有国家的特殊性,谁来为这些问题埋单等。人工智能的技术仍在快速发展,应用尚处于早期,因此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也只是刚刚起步,尚未就这些议题达成共识,也未形成一个能有效汇聚各利益相关方、制定相应的国际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核心平台。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大国,中国可以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丰富的应用案例。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各界亟须加强对人工智能治理相关议题和进程的早期参与,保持与全球的认知同步和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同时加强产业界、学术界之间的国际对话与交流,准确理解全球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为各项决策储备充分的知识,为国际社会人工智能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