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应对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技术制造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培育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整体上保持稳中向好。今年1月至2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2021年12月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原材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了经济领域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自身也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挑战,这些都阻滞了高技术制造业更好发展的步伐。

一方面,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技术壁垒和供应链阻滞对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形成双重压力。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而言,不完全竞争、动态规模经济和技术外部性等都较易引起贸易摩擦。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出台政策法规将我国企业和科研人员限制在部分产业链创新链之外,关键领域知识技术的外循环受阻,产业发展也存在游离于全球核心创新网络之外的风险。由于高技术企业长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国际化程度普遍较高,全球供应链创新链加速调整和重构将对高技术企业高端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双碳”目标约束的影响,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一段时间以来,基础原材料价格高企,偏上游的采矿和原材料等行业PPI持续处于高位。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利润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占比较大的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受到明显挤压。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的“两面挤压”下,面临增产不增收、利润不断下滑等问题,有些行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也因此受到制约。同时,我国向“双碳”目标持续进发,这就要求企业调整生产标准、工艺流程以及能源消费状况,短期内也将推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就高技术制造业本身而言,还存在产业原创技术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短板弱项也不容忽视。

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是巩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确保产业安全的战略选择,对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等优势,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为核心,强化国内循环的主导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着力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关键是要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提升自身能力和依靠市场规模牵引外部需求的良性循环。要加大力度推动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但在国内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发展。一方面,降低对国际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尽力拓展进口来源地;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多采购国内产品,用好国内市场对国内产品发展和技术迭代的推动作用。同时,鼓励视听技术、电信等低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持续保持较强创新能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还要深度融入全球高技术产业链,培育和发展区域价值链,进一步用国际先进技术、领先需求和高端市场牵引我国高技术产业更好发展。

二是加大保供稳价和帮扶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结合高技术制造业不同行业的特点,有效推进保供稳价,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可根据市场供需形势,持续释放重要产品保供稳价的强烈信号,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重要产品的供应和价格预期;加快形成大宗原料国际定价权,利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形成买方优势,加强对大宗商品的价格监测;充分发挥国家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进一步做好重点产品储备投放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在资金、人才、财税等方面,加大对采用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的企业的帮扶力度。

三是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未来。对此,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探索建立关键共性技术发现机制,对已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横向扩张和垂直整合,加强行业间协同合作,推进产品研制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有效利用研发创新资源;要着手建立本土高技术产业供应链、打造国产化设备链,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发和产业化;要将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落细落实,建立和完善“先确权、后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增值。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