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元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元宇宙 > 详细内容

从中国(南京)软件谷看雨花软件产业发展史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历史而言,40年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一个国家、一个座城市来说,40年间却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这40年,南京人鼓起澎湃的改革动能,写下一座城的辉煌。即日起,本报启动《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栏目,聚焦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勇敢试、大胆闯的典型,讲述南京在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不断谋新篇、开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

7月31日,雨花台区软件大道168号润和软件南京总部里,金融IT事业部的软件工程师正在忙碌。随着上半年蚂蚁金服战略入股,润和软件再次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双方将在新一代金融行业系统架构升级、金融科技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回望这家江苏最大本土软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不断突破、砥砺创新”来形容。 

“公司2006年成立时以软件外包业务起家,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时,传统外包软件业务占据半壁江山;截至目前,金融科技业务与芯片物联网业务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板块,外包业务占比降至不到20%。”润和软件财务总监邵峰介绍,公司去年营收16.1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42%,短短几年完成了从行业“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蜕变。 

润和软件是最早进驻中国(南京)软件谷的首批企业之一,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惊人嬗变,堪称软件谷飞速发展的缩影。 

润和软件刚成立时,规模不足200人,现在员工有8000人;彼时的软件大道一片空旷荒芜,而现在数十个专业园和园中园楼宇已拔地而起,2000家大小企业散布道路两侧,写字楼一室难求,房屋租金价格向“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看齐。 

每天成千上万年轻人涌向软件大道,成了软件谷的特有景象。这里被称为南京平均学历最高的区域,超过22万软件人才创造发展奇迹、编写创新经济的“源代码”。 

企业发展靠改革创新,园区发展更要靠改革创新。软件谷正式挂牌于2011年,但其渊源可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90年代。当时,雨花台区的软件产业已开始谋划起步。在土地资源减少,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当时的区委、区政府作出了从传统工业向高端技术产业转变的战略抉择,把软件产业纳入强区主导产业规划。 

1993年,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落户,随后,华为南京研究所等一批企业相继在此扎根。2005年,雨花信息(软件)产业基地成立;2008年,独立建制的雨花软件园成立;2011年,为助力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南京)软件谷正式挂牌。 

自成立以来,雨花台区坚定改革初心,对软件谷建设进行了不断探索创新。“企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是对其运作理念的精准概括。肩负南京市“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核心地带的使命,成立之初,软件谷即在管委会之外成立了软件谷发展公司。作为政府主导的唯一运作平台,该公司承担了软件谷的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建设、资本运营、产业开发、招才引企、物业管理等职能。“既能发挥国资平台的主导作用,突出政府规划引导,又能充分借鉴现代企业之所长,充分调动团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效率、提升效能。”软件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事实证明,国资平台作用犹如“定海神针”,产业发展方向始终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软件产业本身“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点不适宜传统园区开发“七通一平”、大干快上的模式,软件谷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新路子”。 

一个范例是宁双路A5云密城地块:公司联合谷内8家相关领域企业抱团拿地,“1+8”联手开发,采取“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模式,既帮助企业解决自我配套服务能力不足问题,还实现自持12万平方米科技楼宇,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开创了国内软件园区项目开发建设的崭新范式。 

政府规划引领在前,自发集聚效应在后。截至2017年,软件谷已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软件产业园区。2018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创示范基础督查激励通报,表彰雨花台区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组调研软件谷,点赞雨花台区和软件谷领导班子坚持初心,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度聚焦产业发展并全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并建议将该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进程中,软件谷挑起了软件产业发展的“大梁”,创造了南京园区发展的奇迹。以软件谷为代表的雨花双创模式,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南京特色”双创路。 

来源:南京日报